近段时间以来,
是否你也这么觉得,
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步伐加快,
几乎每一周都有新惊喜!
足以跟环岛高铁相媲美的,
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规划来了!
它们,将承载
未来海南1/3以上高端旅游人口!
一起来看
▼
日前,从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官网获悉,由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牵头,省交通厅、旅文厅等多部门协作,沿海十三个市县区协同共同推进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建议,《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规划》(内容摘要)及旅游公路驿站初拟名称向社会公开并征求意见。
环岛旅游公路定位为生态路、风景路、文化路、智慧路和幸福路。全域、全景、全程展示海南滨海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魅力,建设国际一流风景旅游道;打造业态创新、配套完备、体验丰富的“路道型”旅游综合体,构建国际旅游消费新平台。
《规划》内容显示,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点线链结合,构建业态创新的综合性旅游消费平台,形成一系列“旅游+N”的消费中心,承载未来海南1/3以上的高端旅游人口。
环岛旅游公路驿站是集“旅游服务基地、特色旅游产品、区域整合平台”功能三位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服务设施,环岛布局40个驿站。主要提供旅游基本公共服务,共分为游客到访中心、停车场(带充电桩)、旅游公厕、餐饮、小商品/旅游纪念品商店、精品酒店、旅游医疗点、警务服务点等八种类型,建设用地约15-30亩。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规划》
公示启事
为促进海南全域旅游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构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由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牵头,省交通厅、旅文厅等多部门协作,沿海十三个市县区协同共同推进完成了《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规划》编制工作。
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建议,现将《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规划》(内容摘要)及旅游公路驿站初拟名称向社会公开并征求意见。
1、公示时间:30日(2019年3月15日至4月14日)。
2、公示地点: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网站(mgt.hainan.gov.cn)。
3、公示意见反馈方式:
(1)电子邮件请发送到:hnsghwghc@163.com。
(2)书面意见请邮寄到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美贤路9号603收发室。邮编:570203。
(3)意见或建议应在公示期限内提出,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无意见。
(4)咨询电话65382257;联系人:吴毓旺。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2019年3月15日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规划》
评审成果(内容摘要)
一、规划目标定位与空间布局
1、两个发展目标
——全域、全景、全程展示海南滨海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魅力,建设国际一流风景旅游道;
——打造业态创新、配套完备、体验丰富的“路道型”旅游综合体,构建国际旅游消费新平台。
2、五个功能定位
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旅游打造和百姓民生福祉的要求,将环岛旅游公路定位为:生态路、风景路、文化路、智慧路和幸福路。
3、“珍珠项链”式整体空间布局
以景点景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服务驿站等为点,创建滨海旅游重要目的地和旅游消费中心;以环岛旅游公路为串线,形成滨海全域旅游发展全要素有机连接;以环岛旅游公路为平台,创建“路道型”旅游综合体,形成点、线、链相结合的“珍珠项链”式整体空间特色。
空间布局要点包括:
以景选线,以线串景,展现海南自然风光,结合道路设计和景观提升,打造多角度看海、全方位亲海、全身心体验的自然风貌路段。
塑造历史文化空间廊道,凸显海南多元文化,展现多元素感受、深层次体验、多样化融入的文化景观。
点线链结合,构建业态创新的综合性旅游消费平台,形成一系列“旅游+N”的消费中心,承载未来海南1/3以上的高端旅游人口。
与现状滨海快速交通体系有机衔接,构建快进慢游、多点串接、分段成环、灵活选择的环岛绿色旅游交通体系。
以智慧交通建设手法建设环岛旅游公路,搭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二、环岛旅游公路选线规划
1、选线方案
以“保护环境、生态优先;联村串景、无中生有;曲径通幽、借道出海;居高临下、亲近滨水;快进慢游、形成网络”为选线原则,形成环岛旅游公路主线,其总里程约1009公里,其中:利用现状公路约471公里,改扩建现状道路约101公里,在建道路约49公里,新建道路约387公里。
2、主线道路断面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控制为15米,其中车行道为7.5米。在道路工程设计中,可因地制宜,灵活设置道路红线和断面型式。
3、特色路段分布
(1)悬崖路段
根据现状山体条件,依山傍海建设悬崖路段,在悬崖峭壁中感受碧波万顷。悬崖路段可分为陡坡型和中缓坡型两类。
(2)湿地路段
可分为浅滩湿地、坑塘湿地和红树林湿地三类。规划分别采用架桥穿越、曲线迂回和堤路结合等手法来打造亲水的景观效果。
(3)风车路段
利用现状风车道借道观海,并设置迂回曲线丰富行驶的景观感受。
(4)林地路段
根据道路位置,可分为林前路、林间路和林后路三类。建议分别采用借道出海、平曲线和竖曲线变化、道路分幅和透林观海等设计手法,有效改善直线穿梭的单调景观感受。
(5)河口路段
在河口区域结合旅游公路架设桥梁,解决河流两岸的交通联系。跨河桥梁采用景观桥打造重要工程地标,并结合桥梁设置望海看河的观景平台,形成河海交融的景观节点。
(6)田园路段
可分为腹地田园和滨海田园两类。腹地田园采用平曲线变化和大地景观塑造的方式,创造优美壮阔的田洋景观;滨海田园应强调滨海区域无遮挡的景观设计,并利用现有道路借道出海,达到亲海和观海的效果。
(7)城镇和旅游区路段
城镇和旅游区内部路网系统发达,道路断面形式多样,规划尽量选择道路尺度宜人,临海景观最佳的道路作为旅游公路的组成部分,展现滨海不同的历史文脉和城镇风貌。
4、连接线方案
连接线是环岛旅游公路主线与高速公路、铁路、国道、港口、机场等快速交通体系之间的衔接道路,主要利用现状省道、县道改扩建,以实现游客的快速集散。本次规划中连接线总里程约380公里。
5、智慧交通体系构建
建立人、车、路、环境协调运行的智慧交通系统,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重点包括硬件系统建设和软件平台系统建设两方面。
6、道路配套设施
主要包括停车场、加油加气站、维修养护站、停靠点、观景平台、标识系统和解说系统。其中:
停车场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中型停车场主要结合主要景区、大中型驿站和旅游公路对外出入口设置,要求按规定设置相应比例配有充电桩的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小型停车场结合小型驿站、景区外景点和沿线观景台设置,具体布点在路段道路工程设计中予以落实。
公路沿线各驿站均要求配套设置汽车维修养护站、加油加气站,并要求与驿站同步建设。
旅游公路主线根据沿线各景区出入口、景点与驿站分布的实际需要设置港湾式旅游巴士停靠点和候车亭。
观景台设置地点、间距根据实际景观资源要素等方面综合确定,具体布点在路段道路工程设计中予以落实。
旅游公路沿线各景区出入口、驿站、景点等等区域均要求设置各类标识牌,并建立以人为中心、人景沟通、功能互补、开放型的环岛旅游公路旅游解说系统。
三、沿线驿站规划
环岛旅游公路驿站是集“旅游服务基地、特色旅游产品、区域整合平台”功能三位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服务设施,环岛布局40个驿站。
驿站配套设施分为基本配置和可选配置两大类:
基本配置:主要提供旅游基本公共服务,共分为游客到访中心、停车场(带充电桩)、旅游公厕、餐饮、小商品/旅游纪念品商店、精品酒店、旅游医疗点、警务服务点等八种类型,建设用地约15-30亩。
可选配置:主要发展特色旅游业态,按照5-20亩为一个功能单元,与基本配置搭配安排建设用地。
四、沿线风景培育与景观设计引导
按照国际一流风景旅游道路的要求,通过多种景观设计手法,达到“全域风景化、公路景观化”的整体效果。按照慢行慢游的要求,优化景观生态、丰富旅游体验,从道路节点和路段设计、植物配置、色彩规划和光影设计等多方面创造多变的景观效果。通过修复受损区域生态环境,提升沿线村镇风貌品质,展示人文历史印记,将单一的公路景观设计扩展为沿线总体风貌设计。
对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在提升已有景区的基础上,培育多个风景优美的新景区,打造路景融合的新画卷。现有景区,规划结合滨海区域旅游资源,从景区功能、景区品质、设施配套和引入新业态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充分发掘沿线优质、优美、优越资源,高标准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新景区。规划新建8个重点旅游景区,并打造一系列具有典型自然和人文特色的重点旅游景点,最终与现有景区景点和旅游度假区一起共同形成“一环、多群落、满天星”的旅游空间格局。
五、沿线旅游产品体系培育
加强旅游公路沿线旅游产品体系培育,优化旅游产品体系结构,丰富旅游产品类别,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并以沿线空间实体为载体,落实旅游产品,打造环岛旅游消费平台,构建具有海南滨海特色的“10+1”旅游产品体系,吸引未来全岛三分之一的高端消费游客。
1、品牌型旅游产品
结合时尚文化、地域文化和自贸区(港)开放文化,创造10类丰富多元的品牌型旅游产品系列。
2、基础型旅游产品
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配套品类齐全的基础型旅游产品系列,包括徒步、自行车、自驾车、自然观光、古迹观光、地标观光、遗迹觅古、园艺欣赏等。
六、沿线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
规划阶段要严守生态红线,避让法定禁止开发区域,以科学方式进入生态敏感区域,对允许进入的生态敏感区,坚持最小干扰原则,在环岛旅游公路沿线科学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培育,构建沿线生态安全格局。设计阶段应尊重自然,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合理控制旅游公路宽度以及配套设施规模。建设阶段要应用先进科技和采用环境友好的施工方法,降低建设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运营阶段要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控制旅游活动规模,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保护管控机制。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规划》
驿站概况
环岛滨海共规划驿站40个,按照其所处的环境条件与周边景观资源将驿站分为自然景观资源型和历史人文资源型两大类驿站,其中:
自然景观资源型驿站包括9个湿地类驿站、2个盐田类驿站、4个悬崖类驿站和10个海湾类驿站。其建设要围绕自然景观环境,体现天人合一,达到亲近自然的目的。
历史人文资源型驿站包括11个文化展示类驿站和4个科技体验类驿站。其建设要围绕海南特色的文化行为、历史事件和现代科技文化展示,开展文化与科技旅游体验活动。
各驿站概况详见下表:
END
来源:海南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所有楼盘信息以开发商最终公布为准,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刊载的楼盘资料不视为楼盘已达到可售标 准,仅供参考和借鉴, 购房者 在购房时需慎重考虑。参阅本网站的用户,应被视为已确认得悉上述立场。